“刻舟求剑”是一个源自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,该故事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、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。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楚国人,《刻舟求剑》故事梗概:有个楚国人,坐船渡河时不慎
“刻舟求剑”是一个源自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,该故事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、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。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楚国人,《刻舟求剑》故事梗概:有个楚国人,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,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,说:“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,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,拘泥成法,固执不变通的人,世界上的事物,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,不能凭主观做事情。
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,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,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,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。典出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记述的一则寓言,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,不慎把剑掉入江中,他在舟上刻下记号,说:“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。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运行,乘座船的时候,把随身携带的剑掉在了激流汹涌的江里了,船上的人在喊你的剑掉在水里了。
船到江心,楚人一不小心,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,他赶紧伸手去抓,可惜为时已晚,宝剑已经落入江中。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,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,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,他也学着怎么做,从没想过变通一下,有一次,他经过山林。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,以若所为求若所欲,尽心力而为之,后必有灾。